自“土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土壤治理修复进程不断推进,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历史欠账较多,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迫在眉睫。
为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系统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但国内土壤治理刚刚起步,未来土壤修复治理应有综合性解决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日趋完善为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加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表示,自“土十条”发布以来,我国土壤环境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取得了很大进展。“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和形成。”
一方面,我国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12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目前已经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正在进一步进行调研中。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书鹏表示,作为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案,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有助于完善污染土地风险管控的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如,2016年12月原环保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2月,原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革印发《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2017年9月,原环保部、农业部联合公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
此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也在积极展开。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将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此次出台的新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方面首次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为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李书鹏认为,伴随着一系列标准和政策细则的落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市场有望于“十三五”后期开始集中释放。
行业存在诸多短板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走向规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连年增加,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及修复工程市场迅速扩容,2017年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数量共有109个项目,总投入35.9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而国内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因此面临治理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以及技术短板等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并不乐观,土壤深度退化、酸化、盐渍化,砷、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逐年加剧,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残留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据悉,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以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主,有机污染场地相对较少,京津冀及沪苏浙等东部较发达区域有机污染场地为主。
同时,农田耕地的污染不容忽视。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凌锦明表示,土壤污染分为工业场地污染、矿山的污染、农业耕地污染。“事实上,污染面积最大的是农田耕地的污染,至少70%以上都是农药化肥使用过多,量过大。”
土壤污染修复行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制约了行业发展。李书鹏表示,我国在土壤修复项目的实施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应用、研究和开发了一些适合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特点和治理要求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我国对土壤污染控制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行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企业自主研发动力和能力不足,整体水平较低。
“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行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环境保护行业协会副会长赵维钧看来,比如,我国的前期场地调查仍然不够准确、修复技术装备水平急需提升、修复商业模式仍不清晰。
形成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污染底数不清、法律法规缺位、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未来我国土壤治理修复行业该如何发展?
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修复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并完善土壤修复立法标准体系,有力地支撑行业规范化、持续性发展。同时,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实现科学治土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随着土壤污染修复需求的扩大,污染土壤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现有技术水平将难以支撑,专业人才的技术结构和数量亦较难满足。因此,我国需在土壤污染修复核心技术、材料装备等方面加强原始创新,并积极推广能快速达到修复目标的广谱、高效的“源清除”修复技术。
此外,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政府应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土壤治理项目的投资建设,促使本行业在专业承包和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发展bt、bot、ppp等多种具有融资性质的创新经营模式。凌锦明说:“目前,土壤污染修复市场绝大多数是政府付费,应该坚持谁污染谁付费。”
李书鹏表示,由于土壤污染的来源和性质种类较多,采用单一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无法解决复杂污染场地修复问题。同时,土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系统化解决方案,采用的技术将可能涉及环境科学工程、水文地质学、物理、化学、化工、生态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和学科,具有技术复合型的特点。“随着污染场地修复要求的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技术和系统集成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