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我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Soil remediation,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修复技术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相关科研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受到Pb、Hg 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 万hm2,约占总体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重金属对于人体有着极大的威胁,极易诱发癌症等各类恶性疾病,例如20 世纪60 年代日本富山县爆发的“痛痛病”,就是较为典型的重金属中毒案件,而痛痛病的爆发与当地土壤污染有着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广东韶关镉超标、湖南株洲镉污染、湖南武冈市百名儿童铅超标,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及高频性,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必须做好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工作。与其他土壤污染不同,重金属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及不可逆转性等特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不断富集,不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同时还会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目前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治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去除,一种为固化。去除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固化则是将重金属限制在某一区域,以降低污染的危害性。近些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化学、物理、生物等治理方法不断涌现,大大提升了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能力,有效控制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分布范围,降低了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 西班牙学者通过6 年时间,使用生物固体堆肥、糖酸盐等改良剂,完成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并在改良过程中发现,部分改良剂有效提升了修复效率,明显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含量,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性。我国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国家级研究课题,广泛开展了湘江流域重金属土壤污染区域的修复工作,其中对于某稻田的修复工作效果明显,水稻中Cd 含量下降63.8%,修复效果极为显著,这些修复实践活动充分证明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有着极好的实用性,切实满足土壤保护的需求。

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发展及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土壤修复效能不断提升,修复成本得到管控。对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实践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清修复技术的应用方式,理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的基本流程,明确修复技术的应用重点,为后续相关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