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污泥中有大约 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必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发和选择合适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污泥堆肥技术存在高成本和对农用安全的担忧,消化技术存在运行费用高的缺点,新兴的焚烧技术投资高、技术复杂,而我国普遍采取的污泥填埋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需要对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
将人工湿地技术与污泥干化床相结合,便构成了新的污泥处理系统。该系统中常用的湿地植物为芦苇,因此该技术多被称为“污泥干化芦苇床”。该技术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来源于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湿地技术开始在欧洲应用于污泥的脱水和稳定。例如在丹麦,目前有超过100 座污泥干化芦苇床系统在满负荷运行。系统的规模和设计方案需根据污泥产量(吨干物质/年)、污泥种类、质量以及区域气候而定,其运行一般分为调试、满负荷运行、清空、系统重建 4个部分。自 90 年代开始,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工湿地技术的优势和实用性。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将液态污泥转变为固态污泥,污泥中固体含量越高,污泥体积越小,后续处置费用就越低。因此,在相关研究中,针对污泥脱水的研究较多。表 1列举了几个人工湿地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污泥脱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