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对农业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已成为控制农业径流污染的有效措施。人工湿地对农药的去除效率随农药类型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农药的平均去除率,按农药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按农药化学结构分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三唑类>酰胺类>三嗪类>脲类;综合考虑,潜流人工湿地在农药去除方面的效果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药理化性质、人工湿地工艺类型及运行参数、进水中农药浓度、湿地植物等因素。

人工湿地中农药的去除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紧密联系,对农药去除具有协同作用.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例,农药主要去除途径如图2所示。

农药可以通过沉降、吸附、絮凝、沉淀、共沉淀、挥发等多种物理途径从水体中去除,其中沉降和吸附为最主要的去除途径.农药通过沉降方式从水体中去除的过程即水相中农药向湿地基质转移的过程.在迁移过程中,农药颗粒与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结合,产生物理沉降,得以部分去除,在富含颗粒有机物的污染水体中,沉降成为疏水性农药去除的有效途径.农药分子与基质表面产生物理结合,或溶解态的农药分子从水相中转移到基质上与有机质结合,即发生了吸附。

一般而言,HRT越长,人工湿地对农药的去除效果越好.然而,HRT过长会导致净化效果的下降,如在种植芦苇或宽叶香蒲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及无植物对照组中,HRT从6d提高到8d,农药啶酰菌胺、精异丙甲草胺、特丁津的去除率均略有下降.究其原因,HRT短农药不能被有效降解,但HRT太长会导致污水的长时间滞留,并在湿地内部形成厌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阻碍农药的生物降解。

农药仅是农业径流含有的污染物的一种,农业径流中还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和无机盐等常规污染物.常规污染物与农药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可能会对农药的去除产生影响.建议今后的研究兼顾农药去除和保证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要特别关注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最大程度的同步去除。以上就是今天国投盛世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如果您有其它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